新冠肺炎防疫9要領

要做的9件事
1. 要正確洗手20秒

勤洗手,包括用餐前後、上完廁所、咳嗽或打噴嚏後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建議,若是乾洗手方式,例如酒精或洗手液,每次至少要洗20秒,剛好是唱完2次完整的《生日快樂歌》時間,提醒您洗手液要用至少酒精濃度75%的,但最好的洗手方式,還是要用肥皂和水洗,時間則要40~60秒左右。

請注意,正確的洗手不是只洗手掌和手背而已,而是連同手指跟指甲之間的縫隙也要一起洗乾淨,可記住衛福部正確洗手的口訣為:內、外、夾、攻、大、立、腕。

2. 要清潔消毒常用物品

在家或處於共享空間時,請確保清潔和消毒手常常接觸的東西,像是水瓶、手機、電腦、鍵盤、門把、水龍頭開關、廁所及衛浴設備。此外,各種居家物品的表面,像桌子和櫥櫃也都要消毒,因為新冠病毒能在物品表面上,存活長達數小時到幾天。

3. 出入醫療場所要戴口罩

看病、陪病、探病時,都請戴上醫療用口罩,其中包括慢性病患者外出的情況。至於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需不需要戴,其實是應該戴的。若孩子未施打流感疫苗(Flu shot),也請盡快採取行動。

4. 要瞭解新冠肺炎的症狀

清楚瞭解新冠肺炎的可觀察症狀,包括發燒、咳嗽、呼吸困難,而多數病例會從流鼻涕開始。

5. 要多吃蔬果和充足睡眠

每天多吃蔬果,一天喝至少8杯開水,且保有至少8小時的睡眠。此外,從事紓壓的活動也能幫助您活得更快樂。

6. 老人要多加注意

60歲以上的老人更要特別注意,且避免去人多的場所,這能降低被新冠肺炎感染的機率,其他高風險族群還包括:心臟疾病、糖尿病(Diabetes)及慢性呼吸疾病(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,簡稱CRD)患者。

7. 生病要在家休息

當發現有咳嗽、打噴嚏或喉嚨痛的症狀時,即使沒有發燒,也建議戴上醫療用口罩。若發燒達38°C或以上,請暫時留在家裡不要外出,然後聯繫醫護人員,直到燒退了或服用退燒藥滿一天後,才可以出門。

若要看診,可以先撥電話詢問診所醫師,再前往看病,且別搭公共交通工具,以免散播病毒。

8. 要以政府機構消息為準

以有公信力的政府機構單位為獲取最新消息的管道,像是台灣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和世界衛生組織(WHO),切勿於網路和社群網站上隨意分享來源不明或錯誤的資訊。台灣與全球疫情最新的數據,也請參考疾管署的網站,有中、英文版本可選擇。

9. 要有備用計畫

記得要有備用的計畫,舉例來說,學校延遲開學、政府實施公共交通管制等等,都要先想好備用的方案,這樣屆時才不會手忙腳亂。

▶▶▶